汉语拼音的由来
从清末至近代时期,出现了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的 “切音字运动”。鸦片战争后,一些学者将落后的原因归结到汉字上,进而要求废除汉字,改用切音字即字母文字。钱玄同、鲁迅都有类似的言论。
汉语拼音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指用《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的字母和拼法拼成一个现代汉语的标准语音即普通话的语音音节。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 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的音节
辅音则是发声时,气流在口腔中受到各种阻碍所产生的声音,发音的过程即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
普通话中 单元音韵母 共 10 个:a、o、e、ê、i、u、ü、-i(前)、-i(后)、er。
1. 前鼻音韵母又称前鼻韵母 8 个:an、ian、uan、üan、en、in、uen、ün;
2. 后鼻音韵母又称后鼻韵母 8 个: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1. 二合元音 9 个: ai、ei、ao、ou、ia、ie、ua、uo、üe,
2. 三合元音 4 个:iao、iou、uai、uei。
二合元音分 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 两类,三合元音是 中响复韵母 。
汉语拼音字母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